2017北京书市

北京书市

原本是没有计划去北京书市的——一周前偶然在豆瓣上看到这个活动,被底下的评论拔了草。早上醒来阳光甚好,不想负了这明媚春光,琢磨着该去哪儿走走,突然就想起了这个活动。今天大概是今年这活动最后一天去的机会吧,那么就出去走走吧。写了几行代码,吃罢午饭便动身,目的地朝阳公园。

朝阳公园也是颇有历史的一个地方,毕竟我初次听闻它,便是因为“约架圣地”这名号。恰巧书市也设在了朝阳公园南门附近。出错了地铁口,便找了辆摩拜骑过去。原以为若同豆瓣评论一般,那大概来的人寥寥无几吧,结果出乎意料的是门庭若市,瞬时多了几分期待。门票依旧5元,检票进入没几步便能看到书市所在。

临时搭起的几个棚子,游人比想象中多。男的女的老的少的,或许这便是北京的底蕴之一吧。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棚子并没有几个,最远最大的几个是新华出版社的,我并没有什么兴趣。想来大学时代,最喜欢的地方是图书馆,图书馆最有意思的事便是她和偶遇心仪的书。书市就给了这样的机会吧,我倒是更想淘些二手书,感觉更有温度。

虽然人来人往,但却异常安静,仿佛是在逛一座图书馆。大概这就是读书人的气质吧。大多摊子有新书也有旧书,新书打折出售,旧书视情况而定。有的人已经装好了一袋,继续挑选着;有的手上抱了几本准备结账;有的找到心仪的书正在询价;也有的像我还在慢慢地挑选。毕竟在异地、在北京,存放和搬运使得买实体书是个奢侈的事情,很多书我都买了电子版——但终究都比不上手上的书更有实感。

从书摊推荐的新书来看,可以看到最近的热点——人民的名义、未来简史、各种大数据的书等等。并没入手这些热门书籍,倒是见到一个进口原版书籍的摊子,里面一些漫画书勾起了我的兴趣。但是依旧没能入手,空间有限的话,实体书还是应当精挑细选过才能留住。不过观察了下,不少廉价出售的原版书籍是小说,倒是见到有人收集了一套暮光之城。

总以为就这几个摊子,反复逛了几遍还是没人入手什么,有点儿失望,于是去了最高处最大的新华书店的据点,没有旧书,满100送50的券。整个区域按照出版社划分。说来惭愧,以前从未注意过出版社和它们之间的区别,现在这么些出版社分门别类的聚在一起出现,倒是凸显了各自的风格。地方虽大,品类虽盛、数量虽多,但都不似我想象那般,这些东西我在任何一个新华书店都能看到不是吗?直到我穿过它,注意到另外一边有另一个天地。

原来被新华书店给遮挡住的另外一边还有更多的棚子,目力所及,大多是某旧书网的摊子,也有不少小出版社的摊子。说起二手书,想起了以前在附近大学发现的二手书店。我曾去过两次,却没来得及买一本。去年年前想去逛逛,却发现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被清理了。两次不是没有发现心仪的书,只是觉得一所大学附近一定会有这么一家店,它就在这儿,那么书就在这儿,等想看的时候再去买就可以了。没想最终与它失之交臂,也再没机会从那里淘几本书了。

走在其间,似乎更加安静了,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怀念的味道,一如当年图书馆之中。不比另一边拥挤,大概也是有经验或是有探索精神的人才能寻得的地方吧。路过一个书摊,一眼看到的溥仪的《我的前半生》,装在透明塑料袋里。我没去询价,只是暗叹生活的巧合:来时地铁上看的文章中便提到了它。

身为一名纯正的理工科外加实用主义者,我自然是更喜自然科学类书籍的。但来之前我已打消了寻找专业书的念头,但还是意外的在几个书架上看到了计算机相关的书。我也是深谙“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”的道理,细细分析下,最终没下手。也见到了一个架子上摆放着不少签名本。并不认识几个,或许自己还是见识短浅,不够火候;也许因为书市已开市有些时日。看网上别人发的图,真假不论,倒的确有人淘到了名人大家的签名本。但愿它们能遇到识货的人。

稍微观察了旁边选书的人,感叹每个人挑选出来的书都是挺符合自身的气质的。比如有一个西装革履的,但谈吐中却透着一股豪气,抽出来的书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;也有一个高个书生气的人,审慎地挑了很久也没中意的;也有专门去找可能跟学术相关的书籍的;有挑选了一摞北大XX书、如何成为XX类的人;也有特地寻觅化妆相关的书的。至于摊主也是对这些人极为放心的,一边玩着手机并不多管也不多看,有人结账时付款都不多看一眼。但真说起来,也是对贩卖的书籍如数家珍。买的或卖的,有些人是真爱书啊。

我挺庆幸在北京的繁华和忙碌之外,窥见了这一隅。所谓文化的传承,不就在于精挑细选,从浩繁如烟海的知识中抽取出精华延续下去么?书市与其说是卖书,不如说是承载了文化延续的仪式感。北京不止有三里屯的夜生活、798的展览、鼓楼的Livehouse,它有着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。按自然科学的话来说,那叫做基因。

Tags Beijing